架子牛的選購 ⒈品種 以雜交牛為佳,如西門塔爾雜交牛、利木贊雜交牛、夏洛萊雜交牛等。雜交牛缺乏的地區可選用當地的大架子牛,生產實踐證明,當地大架子牛價格低廉,易于購買,有較高的“補償”生產效應。 ⒉年齡 一般認為12月齡以后稱之為架子牛,也有的把3-4歲稱為架子牛。雜交肉牛可選擇1-1.5歲,當地品種牛以2-4歲最為適宜。 ⒊體重 大架子牛300-400kg,育肥期2-3個月,體重可達450-500kg以上。育成牛180-200kg,經6個月育肥,體重可達400-500kg。所選的牛一般為未去勢的公牛,生長發育良好,健康無病,后軀發育好,身體低垂,體寬而深,四肢正立,整個體型呈長方形。 進場 對新購進的牛要進行隔離飼養,有10-15天的適應期,讓牛熟悉環境,適應草料,購新牛后第一天只給飲水,不喂草料,第二天喂粗飼料,第三天加喂少量精料。進場后3-4天做好稱重、防疫、驅蟲、健胃、增重劑埋植等。同時觀察每天牛的精神狀態、采食情況、糞尿情況,并采取下列幾個方面的措施: ⒈消毒 進場后2-4天,用0.3%過氧乙酸對每頭牛逐一進行消毒。 ⒉驅蟲 每100kg體重用四氯化碳3-6ml,臀部肌肉注射或用硝氯酚每千克體重3-4mg,一次口服,可驅除肝片吸蟲;用驅蛔靈,每千克體重0.2g口服,可驅除牛蛔蟲;也可用敵百蟲每100千克體重4g,左旋咪唑每100千克體重0.8g一次投服進行驅蟲。 ⒊健胃 進場后7天,用健胃散(中藥)對所有牛進行健胃,250kg以下體重每頭牛灌服250g,250kg以上體重灌服500g,隨著牛體的恢復和環境的適應,逐步添加精料。 ⒋分群 按年齡、品種、體重分群,體重差異不超過30kg,相同品種雜交牛分成一群,3歲以上的牛可以合并一起飼喂,便于飼養管理。 “架子牛”肥育 ⒈育成期飼養 該期的飼養目標是促進牛體骨骼、肌肉生長發育,在15-18月齡時體重達350kg,日增重0.6-0.8kg,不得低于0.4kg。若在該期內飼養過差,日增重太低,不利于后期育肥。營養上滿足牛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、無機鹽和維生素A,注意蛋白質質量和鈣、磷的比例,12月齡前,日糧中粗蛋白含量14%以上,屠宰率為65%,日增重為1kg以上,整個肥育期精粗比例為7:3,日糧CP含量在10%左右,可采用配方:玉米面73%、豆餅5%、棉籽餅14%、麩皮5%、極速時代牛羊肥預混料4%、喂量每80-90千克體重喂1kg,粗料以酒糟、青貯玉米秸、氨化麥秸、青草等為主,雜交牛的體重日增重可達1.2kg以上。育成期可采用放牧或舍飼飼養。 |